品读经典,守望文化 ——福州第十中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23
发表时间:2015-09-01 10:32 品读经典,守望文化 ——福州第十中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福州市关于在全市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精神,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和谐福州、人文福州、知识福州的建设,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学校成立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成员:邱晖 廖志勇 林琼 李裕霞 欧阳荣华 语文组全体教师 三、实施目标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经典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青少年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初中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丰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健体、笃学、躬行”的校风建设;发扬优良传统,利用师资优势,形成“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特色。 三、活动设计与方法 七年级:《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 《三字经》 高一:《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中外名著阅读4部 高二:《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中外名著阅读4部+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孟子》 (注:各年级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选择其他的诵读内容向学生推荐,但应注意量的控制) 学校集会、课间操进行集体诵读及假期独立自读。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是:每天上午早读重在复习、下午第四节课课前10分钟重在检查;学校集会重在营造气氛;课间操时间重在对比;放学过程中重在集体展示;诵读课重在指导;假期布置重在习惯养成。校内校外、时时处处传来的充满琅琅的古诗文诵读声,成为学校全课程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重氛围营造,走进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大多数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教室。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媒介开辟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还可开辟自主创作栏展示学生的诗配画、书法作品等。
福州第十中学 2015年9月
附:经典诵读的内容: 七年级:《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 《三字经》 高一:《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中外名著阅读4部 背诵篇目: 《氓》、《兰亭集序》、《赤壁赋》、《离骚》、《归园田居》、《师说》、《琵琶行》、《蜀道难》 名著阅读篇目:《红楼梦》、《堂吉诃德》、《家》、《巴黎圣母院》 高二:《新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中外名著阅读4部+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孟子》 背诵篇目: 《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陈情表》、《滕王阁序》、 名著阅读篇目: 《三国演义》、《欧也妮·葛朗台》、《子夜》、《复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