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子课题申请书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 关注史料、提炼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提升生命认识 | 起讫时间 | 2015年9月~ 2018年6月 |
课题 主持 人 | 姓 名 | 陈立雯 | 性 别 | 女 | 行政职务 | 无 |
教 龄 | 7 | 研究专长 | 数据分析 | 专业技术职务 | 二级教师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学士 | 办公电话 |
|
E-mail | 33517235@qq.com | 手 机 | 15005009061 |
研究经历 | 主持、参加过的课题名称 | 批准立项单位 | 起讫时间 |
参与课题《珍重生命,关注学情, 优化过程,激活数学课堂》 | 福州十中 | 2011.5-2013.5 |
参与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 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福州十中 | 2013.9-2015.9 |
课题 联系 人 | 姓 名 | 郑燕燕 | 专业技术职务 | 一级教师 |
行政职务 |
| 研究专长 | 论文撰写 |
办公电话 |
| 手 机 | 13860609365 |
邮政编码 |
| E-mail | 56763357@qq.com |
通讯地址 | 福州晋安区岳峰岳前75号福州十中 |
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不含主持人,限填12人) |
姓名 | 教龄 | 任教专业 | 学位 | 职称 | 研究专长 | 工作部门 | 签字 |
郑燕燕 | 10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一级 | 撰写论文 | 高三年段 |
|
张婉婷 | 9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编写教材 | 高三年段 |
|
邱晖 | 21 | 数学 | 学士 | 中学高级 | 搜集资料 | 高三年段 |
|
翁丽芳 | 8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公开课 | 高一年段 |
|
李仙珺 | 4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编写教材 | 高二年段 |
|
王文杰 | 15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一级 | 数据分析 | 高一年段 |
|
唐孜 | 12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公开课 | 高二年段 |
|
徐春燕 | 3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问卷调查 | 高一年段 |
|
朱园园 | 3 | 数学 | 学士 | 中学二级 | 搜集资料 | 高一年段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
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融入生命教育不仅在保持德行教育之长(生活化、体验化、参与化、活动化)的前提下,同时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有序化、操作化、检测化、效果化),两“长”并举,尝试了改善学生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认识不足,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生命道德伦理观,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将生命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化,尝试了解决学生关于生命知识把握的支离性、随机性的状况,达成了系统性、预生成性。通过生命教育课堂实践活动,尝试了解决生命教育的低效、无效或负效性,达成实效性和长效性。将生命教育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任务,学生受益的同时,教师得到了发展,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实施者,师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过程实现了能力提升。对于学生,不仅有即时的表现,还会有潜在的长效作用。 |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
通过课题研究,达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转型。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教书,而且育人。认识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构建高中数学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体系,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过程为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包括阶段任务和阶段成果) |
(1)资料研究法:通过自学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和实体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使教师对“生命教育”这个理念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高中数学教学与生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导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支撑,对课题组成员更新观念起到推动作用。 (2)行动研究法: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教育、教学生活,行动研究就是引导教师在使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以及反思后的行为跟进,以此循环并在过程中调整研究措施,探索实践规律,通过撰写相关课例与案例等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及时研究和总结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益的做法和案例,在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形成经验。 2015.9-2016.1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学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编写数学学科相关校本教材、小结阶段小结 2016.2-2018.2 开设校本课程 收集、研究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小结 阶段小结 2018.2-2018.6 搜集案例、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总结 论文、 心得、公开课、教学案例、课件 |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等) |
生命教育课程化研究植根于关于培养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杰·唐纳·华特士关于教育原基点--生命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导了亦带动了教育的理论至实践的改革。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教师每一堂课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其对职业的感受、态度,每一堂课的教学水平,都是其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 |
(五)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校本课程 | 教材 | 2015.9-2016.1 | 陈立雯、李仙珺 |
心得 | 论文 | 2017.2-2018.3 | 邱辉、张婉婷 |
教学案例 | 教案 | 2017.2-2018.3 | 唐孜、王文杰 |
课件 | 课件 | 2018.2-2018.6 | 翁丽芳、张婉婷 |
论文 | 论文 | 2018.2-2018.6 | 郑燕燕、陈立雯 |
三、课题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课题单位意见 |
同意开题 单位(盖章): 2015年 9 月 日 |